來源:杭州市醫療保障局微信公眾號
“我爸有高血壓慢性病,醫保怎么辦理?”在杭州市醫保經辦服務大廳,60歲的張大爺面對杭州醫保AI超寫實數字人“依保兒”說出困惑。隨著極具親和力的智能語音互動,辦理流程在屏幕實時呈現,老人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以前聽說手續復雜,現在和‘依保兒’說說話就搞定了。”
“我在杭州上班,要去外地看病怎么辦?”馮先生打開了支付寶APP,向“依保兒”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依保兒”迅速回應,為他整理了辦理流程,并貼心地詢問是否需要立即進行辦理。馮先生隨后提供了自己就醫的城市信息及備案時間,“依保兒”隨即完成了備案,整個過程不到一分鐘。馮先生不禁贊嘆:“真是太神奇了,沒想到現在辦理異地就醫備案這么簡單快捷。”
這些場景是近年來杭州醫保數智化改革的縮影。杭州醫保依托數智賦能持續突破創新,在服務質效、精準供給等方面實現跨越式發展。2024年,杭州醫保搶抓人工智能發展機遇,運用AI大模型技術打造服務體系,建成全國首個醫保“即問即辦”AI智能體,重構從“問”到“辦”的全流程智能化服務鏈,推動醫保服務模式的創新與升級,讓醫保服務從“網辦掌辦”時代邁入“AI智辦”時代。
技術底座升級:從“聽得見”到“辦得快”
杭州市依托醫保知識庫和50萬條辦事語料庫構建的垂域大模型,“依保兒”實現了服務能力的質變突破,語音識別準確率達98.3%,意圖理解準確率達95.6%,云端萬卡集群算力可支撐10萬級并發咨詢。“就像給系統裝上了‘超強大腦’,它不僅能聽懂你說什么,還能預判你的需求。”醫保系統工程師介紹,日均200萬次的處理能力,讓每個咨詢都能獲得“秒級響應”。
服務模式創新:從“人找服務”到“服務找人”
馮先生體驗的“異地就醫備案”新流程:參保人員向“依保兒”提出詢問,系統解答相關政策、自動識別用戶意圖,同時調取參保信息及電子證照,主動提示可幫助完成備案。“過去要填寫材料,現在‘聊聊天’就辦妥了。”馮先生的經歷印證著服務變革——將11個辦事入口整合為智能對話窗口,表單預填率達90%,高頻事項辦理時長縮短了80%。
標準體系先行:從“經驗服務”到“規范服務”
為了讓人工智能時代的醫保服務不失溫度,杭州牽頭制定全省《醫療保障數智咨詢服務規范》,讓溫暖服務有了“硬標準”。該規范包括“首問響應≤15秒”“復雜問題智能轉辦”“知識語料庫”等38項量化指標,強調AI在醫保服務中解決實際問題和提升人性化體驗的能力,構建起覆蓋咨詢應答、即問即辦、隱私保護、情感交互的全流程服務標準。同時通過AI智能質檢系統實時監測服務過程,確保服務響應偏差率控制在0.3%以內。隨著《服務規范》的逐步推廣,全省醫療保障服務不僅在技術層面經歷一場變革,更在服務理念上實現從“被動響應”向“主動關懷”的跨越式轉變。通過“技術賦能+制度重塑”的雙輪驅動模式,標志著醫保服務正式邁入“以數智提效能、以標準守溫度”的新階段。
場景突破見證改革深度
杭州醫保“依保兒”智能服務體系以“數據+AI”雙中臺架構為技術基座,深度結合DeepSeek、百靈、通義千問等大語言模型,綜合運用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多模態融合等前沿技術,持續推動服務能力進化。
2023年7月,杭州醫保嘗試將語言大模型接入“醫保小智”智能服務平臺,并在線上咨詢場景應用落地。
2024年2月,依托杭州城市大腦,開始構建醫保垂域大模型,啟動杭州“依保兒”智能體建設,探索“即問即辦”的服務模式。
2024年5月,隨著大模型多輪對話、意圖識別能力的不斷完善,首次實現AI自主意圖識別、AI自主調取證照、AI自主核驗審批、AI自主執行落地。
2024年6月3日,“依保兒”AI智能體上線運行,完成首筆前往上海的常駐外地工作人員異地就醫備案,標志著AI智能體首次在醫保領域真實場景落地。該場景突破,不僅印證了“AI感知式服務”的技術可行性,更為醫保服務數智化轉型提供了可復用的實踐范式。
2024年9月,全國醫保經辦系統練兵比武大賽的賽場上,“依保兒”以全息倉的形式隆重亮相,并擔當大賽出題的主持人,博得贊譽。
“依保兒”AI智能體自上線以來,已開通5項“即問即辦”服務事項,累計服務6700人次。
下一步,杭州醫保將持續聚焦醫保經辦服務中的堵點、難點,以“小切口大場景”為突破口,加速推進人工智能在醫保領域的應用落地,依托杭州城市大腦智能中樞,持續擴展“依保兒”AI智能體創新應用場景,努力打造人工智能與醫保治理雙向賦能的數智醫保新模式,奮力推進醫療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醫保,一生守護!維護醫保基金安全,人人有責!打擊欺詐騙保舉報電話:010-89061396,010-89061397;郵箱:jubao@nhsa.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