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醫保的話,像我們這樣收入不高的家庭,治療大病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錢……”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奈曼旗新鎮小大歹村村民張慶新(化名)回想起近一年來的遭遇,發自肺腑地感慨。
“當時身體一點兒力氣都沒有,去新鎮人民醫院做血常規檢查,血小板只剩10×109/L,紅細胞剩4×1012/L。”張慶新對2023年5月29日發生的事情至今記憶猶新。拿到檢查結果后,他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通遼市血液腫瘤醫院,后經骨穿檢查確診為急性髓系白血病。
得知這一消息,遠在北京務工的兒子張晉輝(化名)及時趕回了家,把家里的農活擔了起來,為父親分憂。了解到父親醫藥費數額的時候,張晉輝急得不知所措。他回憶道:“第一個療程醫藥費加起來需要十七八萬。說實話,當時就蒙了。把家里的牛全賣了,加上所有的積蓄,也湊不夠這么多錢。”
“幸虧我爸這些年一直在參加居民醫保,國家能給報銷不少醫藥費用。有時候他們也心疼參保一年要好幾百塊錢,網格員給算了個賬,折合每天才一塊多錢,還能買個安心,他們也就認可了。”張晉輝由衷地感慨:“得了病才知道,幸好是繳了,要不然這個家也就散了。”
第一個療程的醫療費用經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的核銷后,張慶新家只承擔了5萬元。后經通遼市醫療保障鄉村振興預警監測系統監測推送,他被確認了醫療救助身份,又享受到了第三重保障。小大歹村村干部說:“醫保的預警監測推送可幫了鄉親們大忙了,前幾年我們鎮上有的鄉親住院治病花了十幾萬,醫保也報銷了一半多,但是因為鄉親們沒去申請特殊身份,也就沒有享受到醫療救助。現在呢,哪怕是老百姓對咱們政策不了解,也有醫保部門主動推送,相關部門上門核實,真真正正實現了‘政策找人’,讓鄉親們都能感受到方便與溫暖。”
據奈曼旗醫保局工作人員介紹,醫保部門每個月會主動通過醫保預警監測系統監測自付費用較大的人員,并將信息推送給相關部門。民政部門的工作人員也正是根據醫保系統推送的監測數據,到張慶新家核實情況,確認并審批通過了他的醫療救助身份。
2023年,張慶新醫療費用為26萬余元,醫保報銷21萬余元,后又給予醫療救助近2萬元,有效緩解了其家庭的經濟壓力。“常聽人說‘一份醫保、十分安心’,這回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張慶新笑著說。
來源:《中國醫療保險》雜志